易舟云财务软件

当前位置:文章首页 > 公允价值计量 >

公允价值计量在会计准则中的重要地位

2025-04-14 07:26

一、引言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企业面临的经济业务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在某些情况下,已难以满足财务信息使用者对准确、及时信息的需求。公允价值计量作为一种重要的计量属性,逐渐在会计准则中崭露头角,并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以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为基础进行计量,能够更好地反映资产和负债的当前价值,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更相关、更可靠的信息。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基本概念

(一)公允价值的定义 公允价值,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定义,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即脱手价格。这一定义强调了市场参与者、有序交易和脱手价格三个关键要素。市场参与者是指在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中,相互独立的、熟悉情况的、有能力并自愿进行资产或负债交易的买方和卖方。有序交易是指在计量日前一段时期内相关资产或负债具有惯常市场活动的交易,不包括被迫清算或抛售等交易。脱手价格则体现了市场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预期。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层次 为了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计量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输入值是在计量日能够取得的相同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上未经调整的报价。活跃市场是指相关资产或负债交易量及交易频率足以持续提供定价信息的市场。例如,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票,其每日的收盘价就是第一层次输入值。第二层次输入值是除第一层次输入值外相关资产或负债直接或间接可观察的输入值。这些输入值包括活跃市场中类似资产或负债的报价、非活跃市场中相同或类似资产或负债的报价等。比如,企业持有的非上市债券,其市场交易不活跃,但可以参考类似债券在市场上的报价作为第二层次输入值。第三层次输入值是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不可观察输入值。当无法取得可观察输入值时,企业需要运用估值技术来确定公允价值,估值技术所使用的假设等就属于第三层次输入值。例如,对于一些特殊的无形资产,没有活跃市场,也缺乏类似资产的市场报价,企业只能采用收益法等估值技术来确定其公允价值。

三、公允价值计量在会计准则中的具体应用

(一)金融工具的计量 在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应用广泛。以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例,企业初始确认时,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在后续计量中,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反映在利润表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则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在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部分列示。这种处理方式能够及时反映金融资产的市场价值变化,为投资者提供更准确的信息。例如,某企业购买了一批上市公司股票,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购买时,按照公允价值100万元入账。期末,该股票市场价格上涨至120万元,此时应将公允价值变动20万元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利润表中体现,使得企业的当期利润增加20万元。若该批股票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20万元则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不影响当期利润,但会增加所有者权益。

(二)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 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可以采用成本模式或公允价值模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计提折旧或摊销,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这种计量模式能够更准确地反映投资性房地产的市场价值,尤其是在房地产市场波动较大的情况下。比如,某企业拥有一处写字楼用于出租,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初始入账价值为5000万元,年末该写字楼的公允价值评估为6000万元,公允价值上升1000万元,应将这1000万元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增加企业当期利润。

(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计量 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中,若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这一规定确保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按照市场价值进行计量,避免了企业通过不合理的资产交换操纵利润。例如,甲企业以一项账面价值为80万元的固定资产(公允价值100万元)与乙企业一项账面价值为90万元的无形资产(公允价值100万元)进行交换,且该交换具有商业实质。甲企业换入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为100万元,同时确认固定资产处置收益20万元(100 - 80)。

四、公允价值计量对财务信息质量的影响

(一)提高相关性 公允价值计量能够及时反映资产和负债的市场价值变化,使财务报表使用者能够获取与决策更相关的信息。相比于历史成本计量,公允价值更能体现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例如,对于持有大量金融资产的企业,其金融资产的市场价值波动较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可以让投资者及时了解这些金融资产的实际价值,从而更好地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

(二)增强可靠性 虽然公允价值计量可能受到市场波动等因素的影响,但在活跃市场环境下,其计量基础是市场交易价格,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可验证性。而且,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进行了严格规范,要求企业披露公允价值计量所采用的输入值层次、估值技术等信息,提高了信息的透明度,增强了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例如,企业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详细披露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所采用的评估方法、假设等信息,让报表使用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公允价值的确定过程,增加对财务信息的信任。

五、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决策的影响

(一)投资决策 公允价值计量为企业的投资决策提供了更准确的信息。企业在评估投资项目时,可以通过公允价值计量了解相关资产的当前价值和潜在收益,从而更合理地做出投资决策。例如,企业考虑投资一项房地产项目,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能够让企业及时掌握该房地产的市场价值及未来增值潜力,判断投资的可行性和预期收益,避免因采用历史成本计量而导致对资产价值的低估或高估,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二)融资决策 公允价值计量也会影响企业的融资决策。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评估企业的信用状况和偿债能力时,会关注企业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其财务实力,有助于金融机构做出合理的信贷决策。同时,企业自身也可以根据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合理安排融资规模和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例如,企业拥有的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若其公允价值较高,表明企业资产质量较好,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可能更容易获得较高的贷款额度和更优惠的利率。

六、公允价值计量在会计准则中的重要地位体现

(一)适应经济环境变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日益复杂多变,资产和负债的价值波动频繁。公允价值计量能够及时反映这些价值变化,使会计准则更好地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例如,在金融市场动荡时期,金融资产的市场价值可能会大幅波动。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可以让企业财务报表准确反映这种波动,避免因历史成本计量的滞后性而导致财务信息失真。

(二)完善会计准则体系 公允价值计量的引入丰富了会计准则的计量属性,与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等计量属性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会计准则计量体系。它为不同类型的资产和负债提供了更合适的计量方法,提高了会计准则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例如,对于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等资产,公允价值计量能够更好地反映其经济实质,弥补了历史成本计量在这些领域的不足。

(三)促进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在国际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会计准则在引入公允价值计量的过程中,积极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促进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这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业财务信息的国际可比性,降低我国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的融资成本,推动我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例如,我国企业在海外上市时,采用与国际接轨的公允价值计量方法,能够使海外投资者更容易理解和比较企业的财务信息。

七、公允价值计量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一)面临的挑战

  1. 市场波动影响:公允价值计量依赖于市场价格,市场波动可能导致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频繁变动,增加了财务报表的波动性。例如,在股票市场大幅下跌时,企业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可能大幅缩水,导致企业利润大幅下降,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
  2. 估值技术复杂:对于第三层次输入值的公允价值计量,需要运用复杂的估值技术,如收益法、市场法等。这些估值技术需要大量的假设和参数估计,不同的估值人员可能得出不同的结果,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例如,在对一项无形资产进行公允价值估值时,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折现率的选择等都可能因人而异,导致估值结果差异较大。
  3. 信息披露要求高:为了保证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信息披露提出了较高要求。企业需要披露公允价值计量所采用的输入值层次、估值技术、重要假设等信息,增加了企业的信息披露成本和难度。例如,一些企业可能由于缺乏专业的估值人员和信息系统,难以准确、完整地披露公允价值相关信息。

(二)应对措施

  1. 加强风险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对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风险进行有效识别、评估和控制。例如,通过套期保值等手段,降低市场波动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企业可以利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对持有的金融资产进行套期保值,锁定资产价值,减少公允价值变动风险。
  2. 规范估值技术应用: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应进一步规范估值技术的应用,提供更详细的操作指南和案例示范。企业应加强对估值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估值水平。同时,鼓励企业采用多种估值技术进行相互验证,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准确性。例如,企业在对一项无形资产进行估值时,可以同时采用收益法和市场法进行估值,并对两种方法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选择更合理的估值结果。
  3.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公允价值信息披露制度,明确披露内容和格式要求,提高信息披露的规范性和可比性。同时,加强对企业信息披露的监管,对不按规定披露公允价值信息的企业进行严肃处罚。例如,证券监管部门可以加强对上市公司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的审核,要求企业详细说明公允价值计量的过程和依据,确保投资者能够获取真实、准确的信息。

八、结论

公允价值计量在会计准则中具有重要地位。它适应了经济环境的变化,完善了会计准则体系,促进了国际会计准则趋同。通过提高财务信息质量,为企业的投资、融资等决策提供了更准确的依据。然而,公允价值计量也面临着市场波动影响、估值技术复杂、信息披露要求高的挑战。企业和监管部门应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充分发挥公允价值计量的优势,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和决策有用性,推动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在未来的会计准则发展中,公允价值计量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并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会计理论的发展不断完善。

——部分文章内容由AI生成——
微信扫码登录 去使用财务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