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财务分析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犹如企业经营状况的‘透视镜’,帮助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从而做出合理的决策。财务分析离不开一系列常用指标和方法,这些指标和方法构成了财务分析的核心体系,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二、财务分析常用指标
(一)偿债能力指标
- 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流动比率 =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一般认为,流动比率应维持在2左右较为合适,这意味着企业有足够的流动资产来覆盖流动负债,具有较强的短期偿债能力。例如,某企业的流动资产为200万元,流动负债为100万元,那么其流动比率 = 200÷100 = 2。但不同行业的流动比率标准可能有所差异,如零售行业存货周转较快,流动比率可能相对较低。
- 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是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速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扣除存货后的部分。计算公式为:速动比率 =(流动资产 - 存货)÷流动负债。一般认为速动比率应维持在1左右较为理想,因为存货在流动资产中变现速度相对较慢,扣除存货后的速动资产更能准确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例如,上述企业存货为50万元,那么速动比率 =(200 - 50)÷100 = 1.5。
- 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值,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计算公式为:资产负债率 = 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一般来说,资产负债率适宜水平在40% - 60%之间,但不同行业也有不同特点。对于重资产行业,由于固定资产占比较大,资产负债率可能相对较高;而轻资产行业资产负债率通常较低。如某企业资产总额为1000万元,负债总额为400万元,资产负债率 = 400÷1000×100% = 40%。
(二)盈利能力指标
- 毛利率 毛利率是毛利与营业收入的百分比,毛利是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的差额。计算公式为:毛利率 =(营业收入 - 营业成本)÷营业收入×100%。毛利率反映了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初始盈利能力,较高的毛利率意味着企业在扣除直接成本后有较多的利润空间。例如,某企业营业收入为1000万元,营业成本为600万元,毛利率 =(1000 - 600)÷1000×100% = 40%。
- 净利率 净利率是净利润与营业收入的百分比,反映企业最终的盈利能力。计算公式为:净利率 = 净利润÷营业收入×100%。净利润是扣除所有成本、费用和税金后的剩余收益,净利率越高,说明企业盈利能力越强。假设上述企业净利润为200万元,净利率 = 200÷1000×100% = 20%。
- 净资产收益率(ROE) ROE是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的百分比,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计算公式为:ROE = 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平均净资产 =(期初净资产 + 期末净资产)÷2。ROE越高,说明企业为股东创造的收益越高。例如,某企业期初净资产为800万元,期末净资产为1000万元,净利润为200万元,平均净资产 =(800 + 1000)÷2 = 900万元,ROE = 200÷900×100%≈22.22%。
(三)营运能力指标
- 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营业收入与平均应收账款余额的比值,反映企业应收账款周转速度。计算公式为:应收账款周转率 = 营业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期初应收账款余额 + 期末应收账款余额)÷2。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说明企业收账速度快,平均收账期短,坏账损失少,资产流动快,偿债能力强。假设某企业营业收入为5000万元,期初应收账款余额为300万元,期末应收账款余额为200万元,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300 + 200)÷2 = 250万元,应收账款周转率 = 5000÷250 = 20次。
- 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是营业成本与平均存货余额的比值,反映企业存货周转速度。计算公式为:存货周转率 = 营业成本÷平均存货余额,平均存货余额 =(期初存货余额 + 期末存货余额)÷2。存货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存货周转速度快,存货占用水平低,流动性强,存货转化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快。例如,某企业营业成本为3000万元,期初存货余额为400万元,期末存货余额为600万元,平均存货余额 =(400 + 600)÷2 = 500万元,存货周转率 = 3000÷500 = 6次。
- 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是营业收入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值,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经营质量和利用效率。计算公式为:总资产周转率 = 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总额,平均资产总额 =(期初资产总额 + 期末资产总额)÷2。总资产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资产利用效率越高,经营管理水平越好。如某企业营业收入为8000万元,期初资产总额为5000万元,期末资产总额为7000万元,平均资产总额 =(5000 + 7000)÷2 = 6000万元,总资产周转率 = 8000÷6000≈1.33次。
三、财务分析常用方法
(一)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通过计算各种比率指标来确定经济活动变动程度的分析方法。上述提到的偿债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和营运能力指标都属于比率分析法的范畴。比率分析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将某些条件下的不可比指标变为可比指标,便于进行分析。例如,不同规模的企业,通过计算毛利率、净利率等比率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比较它们的盈利能力。但比率分析法也有局限性,它所使用的数据是历史数据,可能无法准确反映未来情况,且比率指标的计算依赖于会计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是通过对比两期或连续数期财务报告中的相同指标,确定其增减变动的方向、数额和幅度,来说明企业财务状况或经营成果变动趋势的一种方法。可以采用定基动态比率和环比动态比率两种方式。定基动态比率是以某一时期的数额为固定基期数额而计算出来的动态比率,计算公式为:定基动态比率 = 分析期数额÷固定基期数额×100%。环比动态比率是以每一分析期的前期数额为基期数额而计算出来的动态比率,计算公式为:环比动态比率 = 分析期数额÷前期数额×100%。例如,某企业2018 - 2020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00万元、1200万元、1500万元。以2018年为基期,2019年定基动态比率 = 1200÷1000×100% = 120%,2020年定基动态比率 = 1500÷1000×100% = 150%;2019年环比动态比率 = 1200÷1000×100% = 120%,2020年环比动态比率 = 1500÷1200×100% = 125%。趋势分析法可以帮助财务人员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发展变化趋势,预测未来前景,但同样受历史数据准确性和未来不确定性的影响。
(三)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通过对比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指标,确定它们之间的差异,并进行差异分析或趋势分析的一种方法。可以分为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横向比较是将本企业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找出差距和不足。例如,将本企业的毛利率与同行业平均毛利率进行比较,如果本企业毛利率低于行业平均,就需要分析原因,是产品成本过高还是定价过低等。纵向比较是将本企业不同时期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了解企业自身的发展变化情况,这与趋势分析法有一定相似之处。比较分析法能够帮助企业明确自身在行业中的地位和发展趋势,但在进行横向比较时,要注意企业间会计政策、经营规模等因素的可比性。
(四)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依据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具体包括连环替代法和差额分析法。连环替代法是将分析指标分解为各个可以计量的因素,并根据各个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顺次用各因素的比较值(通常为实际值)替代基准值(通常为标准值或计划值),据以测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差额分析法是连环替代法的一种简化形式,它是利用各个因素的比较值与基准值之间的差额,来计算各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例如,某企业营业收入 = 销售量×销售单价,已知计划销售量为100件,计划销售单价为100元,实际销售量为120件,实际销售单价为90元。计划营业收入 = 100×100 = 10000元,实际营业收入 = 120×90 = 10800元。采用差额分析法,销售量变动对营业收入的影响 =(120 - 100)×100 = 2000元,销售单价变动对营业收入的影响 = 120×(90 - 100)= - 1200元。因素分析法可以帮助企业找出影响分析指标的主要因素,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改进,但在使用时要注意因素分解的关联性、因素替代的顺序性、顺序替代的连环性和计算结果的假定性。
四、综合运用财务指标与方法
在实际财务分析工作中,不能仅仅依靠单一指标或方法,而应综合运用各种财务指标和分析方法。例如,在评估企业偿债能力时,不仅要关注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短期偿债能力指标,还要结合资产负债率等长期偿债能力指标进行分析。同时,将比率分析法与趋势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相结合,从多个角度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假设某企业流动比率逐年上升,但资产负债率也在不断提高,通过趋势分析可以看出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增强,但长期偿债压力增大,再结合比较分析法,与同行业企业对比,判断这种变化是否合理。综合运用财务指标与方法能够更准确、全面地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企业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五、结论
财务分析常用指标与方法是财务人员必不可少的工具,偿债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和营运能力指标从不同维度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等为财务人员提供了分析问题的手段。财务人员应熟练掌握这些指标和方法,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以实现对企业财务状况的精准把握,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在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和企业经营状况下,财务人员还需持续学习和研究,不断完善财务分析体系,提高财务分析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