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舟云财务软件

当前位置:文章首页 > 存货的确认和计量 >

掌握存货确认与计量,提升财务水平!

2025-04-14 07:22

一、存货确认的重要性与基础概念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存货在企业资产中占据重要地位,准确确认存货对于企业的财务核算至关重要。

  1. 存货确认的意义 存货作为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确认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企业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若存货确认不当,可能导致资产虚增或虚减,进而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判断。例如,将不符合存货定义的资产误确认为存货,会使企业资产总额虚增,误导投资者对企业偿债能力的评估。

  2. 存货确认的条件 存货的确认需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这意味着企业能够合理预期通过销售存货或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存货,从而获得经济利益。比如,企业已签订销售合同的产成品,基于合同约定,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可能性极大,满足此条件。二是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成本的可靠计量是准确核算存货价值的基础,只有成本能够明确计量,才能在财务报表中准确反映存货的价值。例如,企业采购的原材料,其采购价格、运输费用等相关成本能够清晰确定,满足成本可靠计量的条件。

二、存货计量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1. 初始计量 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 采购成本:指企业物资从采购到入库前所发生的全部支出,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例如,企业从外地采购一批原材料,购买价款为1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13万元(假设可抵扣),运输费5万元,装卸费2万元,保险费1万元。则该批原材料的采购成本 = 100 + 5 + 2 + 1 = 108万元。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时,增值税税额不计入采购成本;而小规模纳税人由于不能抵扣进项税额,其支付的增值税应计入采购成本。

    • 加工成本:由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构成。直接人工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过程中因使用劳动力所发生的各项直接和间接成本的总和,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如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折旧费、水电费、办公费等。例如,某企业生产一批产品,直接人工成本为50万元,制造费用为30万元,则该批产品的加工成本 = 50 + 30 = 80万元。

    • 其他成本:除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例如,为特定客户设计产品所发生的设计费用,若该设计费用与存货的生产直接相关,应计入存货成本。

  2. 后续计量 存货的后续计量主要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比较的方法

      • 单项比较法:对库存中每一种存货的成本和可变现净值进行比较,每项存货均取较低者来确定存货的期末价值。例如,企业有A、B两种存货,A存货成本为10万元,可变现净值为12万元;B存货成本为15万元,可变现净值为13万元。采用单项比较法,A存货期末价值按10万元计量,B存货期末价值按13万元计量,存货总体期末价值 = 10 + 13 = 23万元。
      • 分类比较法:将存货按照一定标准分类,按类别比较成本与可变现净值,每类存货取较低者确定期末价值。假设企业将存货分为原材料和产成品两类,原材料类存货成本总计50万元,可变现净值总计55万元;产成品类存货成本总计80万元,可变现净值总计75万元。采用分类比较法,原材料类存货期末价值按50万元计量,产成品类存货期末价值按75万元计量,存货总体期末价值 = 50 + 75 = 125万元。
      • 总额比较法:比较全部存货的总成本与总可变现净值,取较低者作为存货的期末价值。若企业存货总成本为130万元,总可变现净值为132万元,采用总额比较法,存货期末价值按130万元计量。
    •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当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表明存货可能发生减值,企业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例如,企业某项存货成本为20万元,可变现净值为18万元,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万元(20 - 18)。会计分录为:借:资产减值损失 2万元;贷:存货跌价准备 2万元。若以后期间该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回升,且回升金额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应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假设上述存货后来可变现净值回升至19万元,则应转回存货跌价准备1万元(19 - 18),会计分录为:借:存货跌价准备 1万元;贷:资产减值损失 1万元。

三、特殊存货的确认与计量

  1. 委托加工物资 委托加工物资是指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各种材料、商品等物资。企业发出委托加工物资时,应按发出物资的实际成本,借记“委托加工物资”科目,贷记“原材料”“库存商品”等科目。支付加工费用、应负担的运杂费等时,借记“委托加工物资”“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需要缴纳消费税的委托加工物资,由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收回后直接用于销售的,应将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计入委托加工物资成本,借记“委托加工物资”科目,贷记“应付账款”“银行存款”等科目;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按规定准予抵扣的,应按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借记“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贷记“应付账款”“银行存款”等科目。加工完成验收入库的物资和剩余的物资,按加工收回物资的实际成本和剩余物资的实际成本,借记“原材料”“库存商品”等科目,贷记“委托加工物资”科目。

  2. 周转材料 周转材料,是指企业能够多次使用,不符合固定资产定义,逐渐转移其价值但仍保持原有形态的材料物品,如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对于周转材料,企业可以采用一次转销法、分次摊销法进行摊销。

    • 一次转销法:在领用周转材料时,将其全部价值一次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例如,企业领用一批低值易耗品,成本为5000元,采用一次转销法,会计分录为:借:管理费用(或生产成本等,根据用途确定)5000元;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 5000元。

    • 分次摊销法:根据周转材料的预计使用次数,将其价值分次摊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假设企业领用一批包装物,成本为12000元,预计使用4次。则每次摊销金额 = 12000 ÷ 4 = 3000元。领用当月,会计分录为:借:周转材料——包装物——在用 12000元;贷:周转材料——包装物——在库 12000元。同时,摊销时,借:销售费用(或其他相关科目)3000元;贷:周转材料——包装物——摊销 3000元。以后各月摊销分录相同,待4次摊销完毕,借:周转材料——包装物——摊销 12000元;贷:周转材料——包装物——在用 12000元。

四、存货确认与计量对企业财务分析的影响

  1. 对资产负债率的影响 存货作为企业资产的一部分,其确认和计量的准确性直接影响资产总额。若存货确认过多或计量不准确导致价值虚增,会使资产总额增大,在负债不变的情况下,资产负债率降低,可能给债权人造成企业偿债能力较强的假象。反之,若存货确认不足或计量过低,资产总额减少,资产负债率升高,可能影响企业的融资能力。

  2. 对毛利率的影响 存货成本的计量方式会影响销售成本的计算,进而影响毛利率。例如,采用先进先出法和加权平均法计量存货成本,在物价波动较大的情况下,计算出的销售成本会有所不同。若物价持续上涨,先进先出法下销售成本相对较低,毛利率相对较高;加权平均法下销售成本相对较为均衡,毛利率相对稳定。企业应根据自身经营特点和市场环境选择合适的存货计量方法,以准确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3. 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和转回会直接影响企业利润。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时,会增加资产减值损失,减少企业利润;而存货跌价准备转回时,会减少资产减值损失,增加企业利润。因此,企业需合理判断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准确计提和转回存货跌价准备,以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

综上所述,掌握存货的确认与计量对于财务人员至关重要。准确的存货确认与计量不仅能够保证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还能为企业的财务分析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持。财务人员应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熟练掌握存货确认与计量的方法和技巧,提升自身的财务水平,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微信扫码登录 去使用财务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