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企业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保障财务健康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石,而财务与审计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财务通过对企业资金的有效规划、运用与记录分析,为企业运营提供数据支持;审计则以独立、客观的视角对企业财务信息及经营活动进行审查,确保其真实性、合规性。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为企业财务健康保驾护航。
二、财务在企业中的核心作用
(一)资金管理
- 资金筹集 企业发展离不开充足的资金支持。财务部门需要根据企业战略规划,合理确定资金需求,并选择合适的筹资方式。例如,通过股权融资可以增加企业的自有资本,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但可能会稀释原有股东的控制权;债务融资则具有资金成本较低的优势,但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财务人员需权衡各种筹资方式的利弊,确保企业以最优成本获取所需资金。
假设一家制造企业计划扩大生产规模,预计需要资金5000万元。财务团队经过分析,决定采用股权融资2000万元,债务融资3000万元的组合方式。股权融资部分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获得,债务融资则向银行申请长期贷款。这样既满足了企业资金需求,又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财务风险与控制权。
- 资金运用 合理配置资金是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的关键。财务要将资金精准投放到企业的各个业务环节,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比如,在采购环节,要合理安排资金进行原材料采购,既要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又不能造成库存积压浪费资金;在生产环节,要优化资金投入,提高生产设备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在销售环节,要合理制定信用政策,在促进销售的同时,控制应收账款规模,加速资金回笼。
以一家服装企业为例,财务部门通过对市场需求的分析,合理安排资金用于采购流行面料,并根据生产进度及时投放资金进行生产。同时,制定了较为严格的信用政策,规定客户在30天内付款可享受2%的现金折扣,有效缩短了应收账款周转期,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二)财务记录与分析
财务记录 准确、完整的财务记录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财务人员依据会计准则和企业内部规定,对企业的每一笔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形成系统的财务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还为后续的财务分析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例如,通过设置总账、明细账等账簿,详细记录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和费用等信息。
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是对财务记录数据的深度挖掘。通过运用比率分析、趋势分析、结构分析等方法,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与潜在风险。例如,通过计算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指标,可以评估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通过分析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可以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
某零售企业通过财务分析发现,其存货周转率逐年下降,进一步分析发现是由于部分商品滞销导致库存积压。企业据此调整了采购策略和营销策略,加大对滞销商品的促销力度,优化商品结构,从而提高了存货周转率,改善了企业的财务状况。
三、审计对企业财务健康的保障作用
(一)财务审计
- 真实性审查 财务审计首要任务是确保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审计人员通过对财务记录、凭证、合同等资料的详细审查,核实财务数据的准确性。例如,检查销售收入的确认是否符合会计准则,是否存在虚构收入的情况;审查成本费用的列支是否合理,有无虚增或虚减成本费用以调节利润的行为。
在对一家上市公司的审计中,审计人员发现该公司通过提前确认销售收入、延迟确认成本费用的方式虚增利润。审计人员及时指出问题,并要求企业进行调整,保证了财务报表的真实性,维护了投资者的利益。
- 合规性审查 审计要审查企业的财务活动是否符合法律法规、会计准则以及企业内部规定。例如,检查企业的税收缴纳是否合规,是否存在偷税漏税行为;审查企业的关联交易是否公允,有无损害企业利益的情况。
一家企业在进行内部审计时发现,部分业务人员在采购过程中违反公司规定,未进行招标程序直接与供应商签订合同。审计部门及时提出整改建议,完善了企业的采购制度,规范了采购行为,确保企业运营合规。
(二)内部审计
风险管理 内部审计可以帮助企业识别、评估和应对各类风险。通过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审查,发现潜在风险点,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例如,在对企业信息系统的审计中,发现存在信息安全漏洞,可能导致企业商业机密泄露。内部审计部门建议企业加强信息系统安全建设,完善访问控制和数据备份机制,降低了信息安全风险。
内部控制评价 内部审计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审查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得到有效执行。例如,检查企业的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是否落实,是否存在一人兼任多个关键岗位的情况;评估企业的预算管理制度是否完善,预算执行是否严格。通过内部控制评价,促进企业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运营效率。
四、财务与审计协同助力企业财务健康发展
(一)信息共享与沟通
财务与审计部门应建立良好的信息共享机制。财务部门及时向审计部门提供准确、完整的财务信息,为审计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审计部门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建议,及时反馈给财务部门,帮助财务部门改进工作。例如,审计部门在审计中发现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漏洞,及时与财务部门沟通。财务部门根据审计建议,完善了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加强了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降低了坏账风险。
(二)目标协同
财务与审计虽然工作侧重点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促进企业财务健康发展。财务部门通过优化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审计部门通过监督审查,保障企业财务合规。二者在企业战略目标的指引下,协同工作,形成合力。例如,在企业实施新的投资项目时,财务部门负责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分析,审计部门对项目投资决策程序的合规性进行审查,共同确保投资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财务健康。
(三)流程优化
财务与审计协同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优化。财务部门从财务管理角度出发,对业务流程中的资金流、信息流进行梳理,提出优化建议;审计部门通过对业务流程的审计,发现流程中的风险点和控制缺陷,提出改进措施。例如,在企业的销售与收款流程中,财务部门提出优化信用政策的建议,审计部门发现收款环节存在的内部控制漏洞。二者协同合作,完善了销售与收款流程,提高了企业运营效率和财务安全性。
五、结论
财务与审计是企业财务健康发展的两大支柱。财务通过有效的资金管理、精准的财务记录与深入的分析,为企业运营提供有力支持;审计以独立客观的审查监督,保障企业财务信息真实、合规。二者协同工作,实现信息共享、目标协同和流程优化,共同推动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稳健发展。企业应高度重视财务与审计工作,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体系,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