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舟云财务软件

当前位置:文章首页 > 节税技巧分享 >

最新节税技巧分享,财务小白也能懂

2025-03-24 06:54

一、引言

对于财务小白来说,节税可能是一个既陌生又充满挑战的领域。然而,掌握一些基本的节税技巧,不仅能够帮助企业降低税务成本,还能提升个人在职场上的价值。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将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分享一些最新的节税技巧。

二、充分了解税收优惠政策

  1. 小微企业税收优惠 小微企业在当前税收政策中享受诸多利好。例如,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按1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对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万元但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财务小白要学会判断企业是否符合小微企业标准,从从业人数、资产总额以及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等方面进行界定。比如,某企业从事制造业,从业人数80人,资产总额2000万元,年度应纳税所得额250万元,那么该企业就符合小微企业标准。在申报企业所得税时,应纳税额计算如下: 100万元部分应纳税额 = 100×12.5%×20% = 2.5万元 超过100万元至250万元部分应纳税额 = (250 - 100)×50%×20% = 15万元 总计应纳税额 = 2.5 + 15 = 17.5万元
  2.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在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75%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在上述期间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75%在税前摊销。 例如,某科技企业当年投入研发费用100万元,且未形成无形资产。那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除了可以扣除实际发生的100万元研发费用外,还可以加计扣除100×75% = 75万元,即总共可以扣除175万元,大大降低了应纳税所得额。

三、合理利用成本费用扣除

  1. 合理列支职工薪酬 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在税前扣除。这里的合理工资薪金,是指企业按照股东大会、董事会、薪酬委员会或相关管理机构制订的工资薪金制度规定实际发放给员工的工资薪金。 财务人员要注意,企业不仅要按照规定实际发放工资薪金,还可以通过合理规划薪酬结构来达到节税目的。比如,适当提高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的支出。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的部分,准予扣除;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假设某企业当年工资薪金总额为1000万元,那么职工福利费最多可列支1000×14% = 140万元,工会经费最多可列支1000×2% = 20万元,职工教育经费最多可列支1000×8% = 80万元。如果企业实际发生职工福利费130万元,工会经费15万元,职工教育经费70万元,虽然都在扣除限额内,但如果能合理调整,使各项费用接近扣除限额,就能充分利用扣除政策,减少应纳税所得额。
  2. 合理分摊费用 对于一些共同发生的费用,如水电费、物业费等,企业要合理进行分摊。例如,某企业既有生产部门又有管理部门,共用一栋办公楼,发生的水电费为10万元。如果不能合理分摊,可能会导致某个部门费用列支不合理,影响企业整体税负。 可以按照各部门使用面积的比例来分摊水电费。假设生产部门使用面积占办公楼总面积的60%,管理部门占40%,那么生产部门应分摊水电费10×60% = 6万元,管理部门应分摊10×40% = 4万元。这样合理分摊后,生产部门的成本增加,管理费用相对合理,有助于企业在不同业务板块间合理分配成本,降低整体税负。

四、巧妙运用税收递延

  1.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选择 企业的固定资产可以采用直线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折旧方法。不同的折旧方法在不同时期计提的折旧额不同,从而影响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 例如,某企业购入一项价值100万元的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5年,预计净残值为0。 采用直线法折旧,每年折旧额 = 100÷5 = 20万元。 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第一年折旧额 = 100×2÷5 = 40万元,第二年折旧额 = (100 - 40)×2÷5 = 24万元,第三年折旧额 = (100 - 40 - 24)×2÷5 = 14.4万元,第四年和第五年折旧额 = (100 - 40 - 24 - 14.4)÷2 = 10.8万元。 在前期,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的折旧额较多,使得企业前期的成本费用增加,应纳税所得额减少,从而递延了纳税时间。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盈利情况和税收政策,选择合适的折旧方法,达到节税目的。
  2. 存货计价方法选择 存货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在物价波动的情况下,不同的计价方法会影响企业的销售成本和期末存货价值,进而影响应纳税所得额。 当物价持续上涨时,采用加权平均法,会使当期销售成本提高,减少应纳税所得额;而采用先进先出法,会使当期销售成本降低,增加应纳税所得额。反之,当物价持续下跌时,先进先出法会使销售成本提高,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加权平均法则会使销售成本降低,增加应纳税所得额。 例如,某企业期初存货100件,单价10元,本期购进存货200件,单价12元,本期销售250件。 采用先进先出法,销售成本 = 100×10 + 150×12 = 1000 + 1800 = 2800元。 采用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单价 = (100×10 + 200×12)÷(100 + 200) = (1000 + 2400)÷300 = 11.33元,销售成本 = 250×11.33 = 2832.5元。 可见,在物价上涨时,加权平均法使销售成本更高,应纳税所得额相对较低,起到了节税作用。

五、合理利用税收洼地

  1. 税收洼地的概念 税收洼地是指在特定的行政区域,在其税务管理辖区注册的企业通过区域性税收优惠、简化税收征管办法和税收地方留成返还等处理方法,实现企业税负降低的目标。 例如,某些地区为了吸引投资,会出台企业所得税地方留存部分按一定比例返还的政策。假设某地区企业所得税地方留存比例为40%,对入驻企业按地方留存部分的50%返还。某企业当年缴纳企业所得税100万元,其中地方留存40万元,可获得返还40×50% = 20万元,实际税负降低了20%。
  2. 如何选择税收洼地 在选择税收洼地时,财务小白要关注政策的稳定性、税收优惠力度以及当地的营商环境等因素。不能仅仅因为税收优惠力度大就盲目选择,还要考虑政策是否长期稳定,否则可能会面临政策变动带来的风险。同时,要考察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服务水平等营商环境因素,确保企业能够顺利运营。

六、结语

节税技巧对于企业和财务人员来说至关重要。作为财务小白,只要用心学习,逐步掌握这些最新的节税技巧,就能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为企业降低税务成本,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希望本文分享的节税技巧能对广大财务小白有所帮助,在财务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微信扫码登录 去使用财务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