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长期股权投资在企业财务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而权益法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准确反映投资企业在被投资单位享有的权益及变动情况起着关键作用。掌握权益法的运用技巧,能使财务人员更精确地进行财务核算与报表编制,为企业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二、权益法的适用范围
- 重大影响的界定 重大影响是指对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力,但并不能够控制或者与其他方一起共同控制这些政策的制定。通常情况下,投资企业直接或通过子公司间接持有被投资单位20%以上但低于50%的表决权股份时,一般认为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例如,A公司持有B公司25%的股权,A公司在B公司的董事会中派有一名董事,能够对B公司的财务和经营决策施加影响,此时A公司对B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
- 共同控制的情况 共同控制是指按照相关约定对某项安排所共有的控制,并且该安排的相关活动必须经过分享控制权的参与方一致同意后才能决策。比如,C公司与D公司共同出资设立E公司,双方各占50%股权,E公司的重大财务和经营决策需经C、D公司双方一致同意,这种情况下C公司和D公司对E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都应采用权益法核算。
三、权益法下的初始计量技巧
- 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初始投资成本为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包括与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直接相关的费用、税金及其他必要支出。但不包括应自被投资单位收取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例如,F公司以现金1000万元购入G公司30%的股权,另支付相关手续费5万元,G公司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现金股利10万元。则F公司对G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 1000 + 5 - 10 = 995万元。 账务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995 应收股利 10 贷:银行存款 1005
- 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按照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为发行权益性证券支付给有关证券承销机构等的手续费、佣金等与权益性证券发行直接相关的费用,不构成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该部分费用应自权益性证券的溢价发行收入中扣除,溢价收入不足冲减的,应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例如,H公司通过发行普通股100万股(每股面值1元,市价5元)取得I公司25%的股权,为发行股票支付给承销商手续费50万元。则H公司对I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 100×5 = 500万元。 账务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500 贷:股本 1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400 同时, 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50 贷:银行存款 50
四、权益法下的后续计量技巧
- 被投资单位实现盈利或亏损时的损益调整 投资企业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后,应当按照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的份额,确认投资损益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假设J公司持有K公司30%股权,采用权益法核算。K公司当年实现净利润1000万元。则J公司应确认的投资收益 = 1000×30% = 300万元。 账务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300 贷:投资收益 300 若K公司当年发生亏损500万元,则J公司应确认的投资损失 = 500×30% = 150万元。 账务处理为: 借:投资收益 150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150
- 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的处理 投资企业自被投资单位取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应抵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当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投资企业按应分得的部分,借记“应收股利”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科目。例如,L公司持有M公司20%股权,M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500万元。则L公司应分得的现金股利 = 500×20% = 100万元。 账务处理为: 借:应收股利 100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100
- 被投资单位其他综合收益变动的处理 投资企业对于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和利润分配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计入所有者权益。例如,N公司持有O公司35%股权,O公司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增加其他综合收益200万元。则N公司应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 = 200×35% = 70万元。 账务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 70 贷:其他综合收益 70
- 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和利润分配以外的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 比如被投资单位接受其他股东的资本性投入、被投资单位发行可分离交易的可转债中包含的权益成分等。假设P公司持有Q公司28%股权,Q公司接受其他股东捐赠100万元,该捐赠属于权益性交易,Q公司计入资本公积。则P公司应享有的份额 = 100×28% = 28万元。 账务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28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8
五、权益法运用中的特殊情况及应对技巧
- 投资企业与被投资单位之间的内部交易 顺流交易是指投资企业向其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出售资产。逆流交易是指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向投资企业出售资产。在顺流交易和逆流交易中,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都需要进行调整。例如,R公司持有S公司30%股权,S公司向R公司出售一批商品,售价100万元,成本80万元,当年R公司未将该商品对外出售。则该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 = 100 - 80 = 20万元。R公司在确认投资收益时,应调整减少投资收益 = 20×30% = 6万元。 账务处理为: 借:投资收益 6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6
- 超额亏损的处理 投资企业确认应分担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亏损,应当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以及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减记至零为限,投资企业负有承担额外损失义务的除外。例如,T公司持有U公司40%股权,U公司发生巨额亏损,使得T公司应分担的亏损超过了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及其他实质上构成净投资的长期权益。假设T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为500万元,其他实质上构成净投资的长期权益为100万元,U公司亏损2000万元,则T公司应分担的亏损 = 2000×40% = 800万元。首先冲减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500万元,再冲减其他实质上构成净投资的长期权益100万元,剩余200万元(800 - 500 - 100)若T公司没有承担额外损失义务,则不再确认投资损失。 账务处理为: 借:投资收益 600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500 长期应收款 100
六、案例分析
- 案例背景 A公司于20XX年1月1日以银行存款5000万元取得B公司30%的股权,能够对B公司施加重大影响。取得投资时,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8000万元。20XX年度,B公司实现净利润1000万元,B公司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增加其他综合收益200万元,B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500万元。A公司与B公司之间未发生内部交易。
- 分析过程 (1)初始投资成本 = 5000万元 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 = 18000×30% = 5400万元 由于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调整金额 = 5400 - 5000 = 400万元 账务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5000 贷:银行存款 5000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400 贷:营业外收入 400 (2)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时,A公司应确认投资收益 = 1000×30% = 300万元 账务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300 贷:投资收益 300 (3)被投资单位其他综合收益变动时,A公司应确认其他综合收益 = 200×30% = 60万元 账务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 60 贷:其他综合收益 60 (4)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时,A公司应分得现金股利 = 500×30% = 150万元 账务处理为: 借:应收股利 150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150
七、总结
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的运用涉及多个环节和复杂的情况,从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到后续计量中对被投资单位各种权益变动的处理,以及特殊情况的应对,都需要财务人员准确把握相关技巧。通过深入理解权益法的原理和规则,结合实际业务场景进行分析和处理,能够提高财务核算的准确性,为企业提供更可靠的财务信息,助力企业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财务人员还应持续关注会计准则的变化,不断更新知识体系,以更好地应对日益复杂的长期股权投资业务。
在实际工作中,财务人员要注重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建立完善的长期股权投资台账,详细记录每一项投资的初始成本、后续计量调整情况等,便于随时查阅和核对,确保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作,及时获取被投资单位的财务信息和经营情况,以便及时进行权益法的相关处理。
——部分文章内容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