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中小微企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是关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在应对日益复杂的业务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难以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财务共享作为一种创新的财务管理模式,逐渐走进了中小微企业的视野,为其实现降本增效提供了新的途径。
二、财务共享模式概述
(一)财务共享的定义
财务共享是指企业将分散在不同地区、不同业务单元的财务业务,如账务处理、资金结算、费用报销等,集中到一个共享服务中心进行统一处理。通过标准化的流程、信息化的技术和专业化的团队,实现财务业务的高效运作。
(二)财务共享模式的特点
- 标准化与规范化
财务共享中心对各项财务业务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流程。例如,在费用报销流程中,明确规定报销单据的格式、填写要求、审批流程等。这样可以避免因地区或业务单元差异导致的流程混乱,提高业务处理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 专业化分工
共享中心内部根据业务类型进行专业化分工,如设立专门的账务处理团队、资金管理团队、报表编制团队等。每个团队专注于特定领域的业务,能够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处理效率。例如,账务处理团队对各类会计凭证的录入和审核更加熟练,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工作。
- 信息化支撑
财务共享高度依赖信息化技术。通过建立财务共享信息系统,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实时共享。例如,企业员工可以通过系统在线提交费用报销申请,审批流程自动流转,相关数据实时记录和更新,大大提高了信息传递和处理的速度。
三、中小微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困境
(一)成本较高
- 人力成本
中小微企业通常每个业务单元都配备了完整的财务人员,从会计到出纳,人员冗余现象较为普遍。以一个拥有5个业务部门的中小微企业为例,每个部门配备2 - 3名财务人员,仅财务人员的人力成本每月就可能高达数万元。此外,由于业务量相对较小,财务人员的工作饱和度可能不高,进一步增加了单位业务的人力成本。
- 运营成本
除了人力成本,企业还需要为财务部门提供办公场地、设备、软件等资源,这些运营成本也不容小觑。每个财务人员需要配备一台电脑、办公桌椅等设备,财务软件的购买和维护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同时,由于各业务单元独立进行财务核算,可能会出现重复购买财务软件或其他办公资源的情况,造成资源浪费和成本增加。
(二)效率较低
- 流程繁琐且不统一
中小微企业各业务单元的财务流程往往缺乏统一规范,存在较大差异。例如,在采购付款流程中,不同部门可能有不同的审批环节和要求,导致流程繁琐、效率低下。这不仅增加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也容易出现审批延误、信息不一致等问题,影响业务的正常开展。
- 信息传递不畅
由于各业务单元相对独立,财务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容易出现延迟、失真等情况。例如,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沟通可能不够及时,导致财务部门不能及时了解业务进展,无法准确进行账务处理和资金安排。此外,不同部门使用的信息系统可能不兼容,数据难以共享,进一步阻碍了信息的有效传递。
(三)财务管理水平有限
- 专业人才短缺
中小微企业受规模和薪酬待遇等因素限制,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财务专业人才。很多企业的财务人员可能缺乏系统的财务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财务分析、预算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能力不足,无法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 缺乏战略眼光
中小微企业的财务工作往往侧重于日常账务处理和税务申报,忽视了财务管理对企业战略的支持作用。财务部门未能深入参与企业的业务规划和决策过程,无法从财务角度为企业制定长远发展战略提供有力的依据。
四、财务共享对中小微企业降本增效的作用
(一)降低成本
- 人力成本降低
通过实施财务共享,中小微企业可以整合财务资源,减少财务人员数量。例如,将原本分散在各业务单元的账务处理、费用报销等工作集中到共享中心处理,只需配备少量专业人员即可完成大量业务。以某中小微企业为例,实施财务共享后,财务人员从原来的15人减少到8人,每年节省人力成本数十万元。
- 运营成本降低
财务共享中心可以实现资源的集中配置和共享,降低运营成本。共享中心统一采购财务软件、办公设备等资源,通过规模效应降低采购成本。同时,共享中心的集中办公模式也减少了各业务单元的办公场地需求,降低了租金等费用。
(二)提高效率
- 流程优化与标准化
财务共享中心对财务流程进行优化和标准化,去除繁琐的环节,提高业务处理效率。例如,通过信息化系统实现费用报销流程的自动化,员工在线提交申请,系统自动进行审批和账务处理,大大缩短了报销周期。据统计,实施财务共享后,企业费用报销的平均处理时间从原来的10个工作日缩短到3 - 5个工作日。
- 信息实时共享
财务共享信息系统实现了财务数据的实时共享,各部门可以及时获取准确的财务信息。业务部门能够实时查询费用报销进度、资金使用情况等,便于及时调整业务计划;财务部门可以实时监控企业财务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这种信息的实时共享提高了企业内部沟通效率,促进了业务与财务的协同发展。
(三)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 专业化服务
财务共享中心的专业化团队具备更丰富的财务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为企业提供更高质量的财务管理服务。例如,共享中心的财务分析团队可以运用专业的分析方法,为企业提供深入的财务分析报告,帮助企业管理层更好地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出科学的决策。
- 战略支持
财务共享使财务部门能够从繁琐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更加关注企业战略层面的问题。财务人员可以深入参与企业的业务规划和决策过程,从财务角度提供专业建议,为企业制定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提供有力支持。例如,在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时,财务人员可以通过财务模型分析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和预期收益,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五、中小微企业实施财务共享的路径
(一)前期规划
- 企业战略评估
中小微企业在实施财务共享之前,需要对自身战略目标进行评估,明确实施财务共享是否与企业战略相契合。例如,如果企业的战略目标是快速扩张市场份额,那么实施财务共享可以为企业提供更高效的财务管理支持,有助于实现战略目标;反之,如果企业战略侧重于保持现有业务的稳定发展,对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需求不迫切,则需要谨慎考虑实施财务共享的必要性。
- 业务流程梳理
对企业现有的财务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识别出哪些业务适合纳入财务共享范围。例如,账务处理、费用报销、资金结算等重复性高、标准化程度高的业务通常适合集中处理。同时,分析现有流程存在的问题和瓶颈,为后续的流程优化提供依据。
- 组织架构调整
根据财务共享的要求,对企业的组织架构进行适当调整。设立财务共享中心,明确其职责和权限,并与各业务单元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例如,共享中心负责财务业务的集中处理,业务单元负责业务信息的收集和传递,双方通过信息系统实现业务的无缝对接。
(二)系统建设
- 选择合适的财务共享信息系统
中小微企业应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合的财务共享信息系统。市场上有多种财务共享软件可供选择,企业需要综合考虑软件的功能、价格、易用性、可扩展性等因素。例如,对于业务相对简单的中小微企业,可以选择功能较为基础、价格适中的软件;对于业务复杂、对数据分析要求较高的企业,则需要选择功能强大、具有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功能的软件。
- 系统集成与数据迁移
将财务共享信息系统与企业现有的其他业务系统,如ERP系统、OA系统等进行集成,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同时,要确保历史数据的准确迁移,保证财务数据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例如,通过数据接口将ERP系统中的采购、销售等业务数据实时同步到财务共享系统中,为财务处理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三)人员培训与流程优化
- 人员培训
对涉及财务共享业务的人员进行培训,包括财务人员、业务人员等。培训内容包括财务共享系统的操作方法、新的财务流程、岗位职责等。通过培训,使员工熟悉新的工作模式和要求,提高工作效率。例如,组织财务人员参加财务共享系统操作培训课程,使其熟练掌握系统的各项功能;对业务人员进行费用报销流程培训,使其了解如何正确填写报销单据、提交申请等。
- 流程优化
在实施财务共享过程中,不断对财务流程进行优化。根据实际运行情况,收集员工反馈的问题,及时调整和完善流程。例如,发现费用报销流程中某个审批环节存在延误问题,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优化审批流程,提高报销效率。
(四)持续改进
- 建立监控与评估机制
建立财务共享服务的监控与评估机制,定期对共享中心的工作质量、效率、成本等指标进行评估。例如,设定费用报销处理准确率、账务处理及时率、成本节约率等关键指标,每月或每季度对共享中心的工作进行考核。通过监控与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 关注行业动态与技术发展
中小微企业应关注财务共享领域的行业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及时引入新的理念和技术,不断优化财务共享服务。例如,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财务共享中心可以利用这些技术实现自动化账务处理、智能风险预警等功能,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六、结论
财务共享作为一种创新的财务管理模式,为中小微企业实现降本增效提供了新的途径。通过实施财务共享,中小微企业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然而,实施财务共享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企业在前期进行充分的规划,注重系统建设、人员培训和流程优化,并持续改进。只有这样,中小微企业才能充分发挥财务共享的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企业管理理念的更新,财务共享有望在中小微企业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