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增值税在企业税务成本中占据重要地位,有效的增值税节税策略不仅能降低企业税负,还能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对于财务人员而言,深入理解并运用这些节税策略,是履行职责、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关键。
二、增值税节税策略之合理利用进项税额抵扣
- 准确区分可抵扣与不可抵扣项目 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并非所有的进项税额都可以抵扣。财务人员需要依据税法规定,准确判断各项支出的进项税额是否能够抵扣。例如,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劳务、服务、无形资产和不动产,其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以企业购买月饼用于职工中秋节福利为例,这部分月饼的进项税额就不能抵扣。而企业购买办公用品用于日常办公,只要取得合法的增值税扣税凭证,相应的进项税额就可以抵扣。
项目 | 是否可抵扣进项税额 | 依据 | 示例 |
---|---|---|---|
办公用品 | 是 | 用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 企业购买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进项税额可抵扣 |
职工福利月饼 | 否 | 用于集体福利 | 企业中秋节购买月饼发放给员工,进项税额不可抵扣 |
财务人员要建立清晰的进项税额抵扣台账,对每一笔进项税额进行详细记录,定期进行梳理和核对,确保可抵扣的进项税额足额抵扣,不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及时转出。
- 优化采购渠道与方式 选择合适的采购渠道和方式,对于进项税额抵扣至关重要。一般纳税人企业在采购货物或服务时,优先选择同样为一般纳税人的供应商,这样可以取得税率较高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获得更多的进项税额抵扣。例如,企业采购原材料,从一般纳税人供应商处采购,取得税率为13%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若从小规模纳税人供应商处采购,即便取得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税率也仅为3%(疫情期间可能有优惠),会导致进项税额抵扣减少。
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集中采购、签订长期采购合同等方式,增强与供应商的谈判能力,争取更有利的采购价格和发票开具条件。比如,企业与供应商协商,在采购量达到一定规模时,供应商给予价格折扣的同时,及时、准确地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 充分利用农产品进项税额抵扣政策 对于涉及农产品采购的企业,有特殊的进项税额抵扣政策。一般纳税人购进农产品,除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外,按照农产品收购发票或者销售发票上注明的农产品买价和9%的扣除率计算的进项税额,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如果购进用于生产或者委托加工13%税率货物的农产品,按照10%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
假设某食品加工企业从农户手中收购农产品,支付买价100万元,取得农产品收购发票。该企业若将这批农产品用于生产13%税率的食品,可抵扣的进项税额 = 100×10% = 10万元;若用于其他用途,可抵扣的进项税额 = 100×9% = 9万元。财务人员要关注农产品采购业务,准确计算和申报进项税额抵扣。
三、增值税节税策略之优化销项税额计算
- 合理选择销售方式 不同的销售方式,其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和销售额的确定方式有所不同。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经营情况,合理选择销售方式,从而优化销项税额计算。例如,采用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书面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无书面合同的或者书面合同没有约定收款日期的,为货物发出的当天。
假设企业销售一批货物,价值100万元,若采用直接收款方式,在货物发出并收到货款时,就需确认销项税额100×13% = 13万元;若采用分期收款方式,合同约定分三期收款,每期收款33.33万元(含税),则在每期收款时确认销项税额33.33÷(1 + 13%)×13%≈3.84万元,这样可以延缓纳税时间,增加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
- 准确核算兼营与混合销售业务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兼营和混合销售业务。兼营是指纳税人兼营销售货物、劳务、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适用不同税率或者征收率的,应当分别核算适用不同税率或者征收率的销售额;未分别核算的,从高适用税率。混合销售是指一项销售行为如果既涉及货物又涉及服务,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者零售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混合销售行为,按照销售货物缴纳增值税;其他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混合销售行为,按照销售服务缴纳增值税。
例如,某企业既销售空调(货物),又提供空调安装服务(服务)。若该企业分别核算空调销售额和安装服务销售额,空调销售适用13%税率,安装服务适用9%税率;若未分别核算,则全部销售额都要按照13%税率计算销项税额。财务人员要准确判断企业业务属于兼营还是混合销售,并进行正确的核算,避免因核算不当导致多缴增值税。
- 利用销售折扣与折让政策 销售折扣分为商业折扣和现金折扣。商业折扣是指企业为促进商品销售而在商品标价上给予的价格扣除,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的,可按折扣后的销售额征收增值税;未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的,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折扣额。现金折扣是指债权人为鼓励债务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付款而向债务人提供的债务扣除,现金折扣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计算增值税时仍按全额计算。
销售折让是指企业因售出商品的质量不合格等原因而在售价上给予的减让。企业发生销售折让时,应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以冲减当期销项税额。例如,企业销售一批货物,售价100万元,因质量问题给予对方10%的销售折让,开具红字发票后,应冲减销项税额100×10%×13% = 1.3万元。财务人员要熟练掌握销售折扣与折让政策,合理运用以降低销项税额。
四、增值税节税策略之把握税收优惠政策
- 小微企业增值税优惠政策 为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增值税优惠政策。小规模纳税人发生增值税应税销售行为,合计月销售额未超过15万元(以1个季度为1个纳税期的,季度销售额未超过45万元)的,免征增值税。
例如,某小规模纳税人企业,第一季度销售额为40万元,未超过45万元的标准,该季度可免征增值税。财务人员要关注企业的销售额情况,及时享受小微企业增值税优惠政策,为企业减轻税负。同时,对于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在企业所得税方面也有优惠政策,财务人员要综合考虑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进行合理的税务安排。
- 特定行业增值税优惠政策 一些特定行业也有增值税优惠政策。比如,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纳税人提供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免征增值税。以软件企业为例,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按13%税率征收增值税后,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
假设某软件企业销售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销售额为100万元,进项税额为10万元,应缴纳增值税 = 100×13% - 10 = 3万元,实际税负 = 3÷100 = 3%,未超过3%,无需退税;若销售额为200万元,进项税额为10万元,应缴纳增值税 = 200×13% - 10 = 16万元,实际税负 = 16÷200 = 8%,超过3%,则可申请退税200×(8% - 3%) = 10万元。财务人员要了解企业所处行业的增值税优惠政策,积极为企业争取优惠,降低增值税税负。
- 即征即退与先征后返(退)政策 除了软件企业的即征即退政策外,还有其他一些行业或业务适用即征即退与先征后返(退)政策。例如,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实行由税务机关按纳税人安置残疾人的人数,限额即征即退增值税的办法。
先征后返(退)是指对按税法规定缴纳的税款,由税务机关征收入库后,再由税务机关或财政部门按规定的程序给予部分或全部退税或返还已纳税款的一种税收优惠。财务人员要熟悉这些政策的适用条件和办理流程,及时为企业办理相关手续,实现节税目的。
五、结语
增值税节税策略对于企业财务管理至关重要。财务人员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最新的税收政策法规,结合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合理运用各项节税策略,在合规的前提下降低企业增值税税负,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时,随着税收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完善,财务人员要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及时调整节税策略,确保企业始终能够享受到最优的税收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