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运营中,财务风险如影随形。2023年相关数据显示,不少企业因未能有效监控与预警财务风险,面临资金链断裂甚至破产的困境。当企业现金流吃紧,而财务却未能提前察觉时,后果不堪设想。那么,财务如何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监控与预警呢?下面这4个方法至关重要。
一、构建完善的财务指标体系
偿债能力指标 偿债能力关乎企业的生存。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一般认为该比值在2左右较为合适。例如,一家企业的流动资产为200万元,流动负债为100万元,流动比率为2,表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较强。速动比率则剔除了存货的影响,更能准确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通常1以上较为理想。资产负债率反映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若该指标过高,如超过70%,意味着企业债务负担较重,财务风险较大。
营运能力指标 存货周转率衡量企业销售能力和存货管理水平,是“货物变现速度温度计”。比如一家服装企业,一年的营业成本为500万元,平均存货余额为100万元,存货周转率为5次,说明该企业存货周转较快,资金占用较少。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企业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收款能力越强。
盈利能力指标 净资产收益率体现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一家企业的净利润为100万元,平均净资产为500万元,净资产收益率为20%,说明企业利用自有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较强。销售净利率反映每一元销售收入带来的净利润水平,能直观体现企业的盈利空间。
二、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
定性评估 财务人员要对企业面临的内外部风险进行定性分析。从内部看,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都可能引发财务风险。例如,一家企业缺乏有效的授权审批制度,可能导致费用支出失控。从外部看,市场竞争加剧、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等都会给企业带来风险。如行业内新进入者的低价竞争,可能压缩企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空间。
定量评估 利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对财务风险进行量化评估。如Z值模型,通过综合考虑企业的多项财务指标,计算出Z值来判断企业的财务风险状况。当Z值低于一定阈值时,表明企业存在较高的财务风险,需要及时采取措施。
三、加强现金流监控
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财务应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准确预测现金的流入和流出。一家制造企业在编制现金流量预算时,要考虑销售回款、原材料采购支出、员工工资支付等因素。通过合理安排现金收支,确保企业有足够的资金维持运营。
监控现金流量指标 关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现金流动负债比等指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正,且数额较大,说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现金的能力较强。现金流动负债比越高,表明企业用经营活动现金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越强。
四、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财务软件的应用 借助财务软件实现财务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分析。财务软件可以自动生成各种财务报表和指标,及时反馈企业的财务状况。例如,当某个财务指标出现异常时,软件可以自动发出预警信号,提醒财务人员关注。
大数据分析 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海量的财务和非财务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通过分析企业的历史数据和行业数据,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因素。比如,通过分析同行业企业的财务数据,对比自身企业的指标,找出差距和潜在风险。
总之,财务要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监控与预警,需构建完善的财务指标体系、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加强现金流监控以及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及时发现风险,提前采取措施,保障企业的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