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舟云财务软件

当前位置:文章首页 > 财务记账对比 >

存货记账对比:先进先出与加权平均

2025-04-01 09:03

一、引言

存货记账在企业财务核算中占据关键地位,其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企业成本核算、利润计算以及财务报表的呈现。先进先出法和加权平均法是存货记账中最为常用的两种方法,深入理解并准确运用这两种方法,对财务人员至关重要。

二、先进先出法

  1. 概念阐述 先进先出法(FIFO, First - In, First - Out)基于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这一成本流转假设进行存货计价。即假定最先入库的存货最先被领用或销售,按照存货购入的先后顺序来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例如,企业在1月1日购入100件存货,单价为10元;1月10日购入200件存货,单价为12元。1月15日领用150件存货,根据先进先出法,这150件存货中,100件按1月1日购入的单价10元计价,另外50件按1月10日购入的单价12元计价。

  2. 计算过程 发出存货成本 = 最先购入存货的成本 + … + 后续购入存货的相应成本(按顺序) 期末存货成本 = 最后购入存货的成本 + … + 前期剩余存货的成本(按顺序)

三、加权平均法

  1. 概念阐述 加权平均法分为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本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与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之和,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并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 例如,月初存货100件,成本1000元;本月1日购入200件,单价12元;本月10日发出150件。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下,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 (1000 + 200×12)÷(100 + 200)= 11.33元/件,150件发出存货成本 = 150×11.33 = 1700元。移动加权平均法下,1日购入后,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 (1000 + 200×12)÷(100 + 200)= 11.33元/件,10日发出150件成本 = 150×11.33 = 1700元。

  2. 计算过程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 (月初存货成本 + 本月进货成本)÷(月初存货数量 + 本月进货数量)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 = 本月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期末存货成本 = 期末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 (原有库存存货成本 + 本次进货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 + 本次进货数量) 本次发出存货成本 = 本次发出存货数量×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四、业务场景应用差异

  1. 物价稳定场景 在物价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先进先出法和加权平均法计算出的存货成本和利润差异不大。例如,某文具制造企业,其原材料价格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波动较小。假设月初存货1000个文具部件,成本10000元;本月购入5000个,单价10元;本月生产领用4000个。 先进先出法下,发出存货成本 = 10000 + 3000×10 = 40000元。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下,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 (10000 + 5000×10)÷(1000 + 5000)= 10元/件,发出存货成本 = 4000×10 = 40000元。

  2. 物价上涨场景 当物价持续上涨时,先进先出法下发出存货成本较低,因为先发出的是前期低价购入的存货,导致利润偏高。而加权平均法下,发出存货成本相对较高,利润相对较低。以某电子产品销售企业为例,其主要产品进价持续上涨。月初存货100台设备,成本100000元;1月10日购入200台,单价1200元;1月15日销售150台。 先进先出法下,发出存货成本 = 100000 + 50×1200 = 160000元。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下,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 (100000 + 200×1200)÷(100 + 200)= 1133.33元/台,发出存货成本 = 150×1133.33 = 170000元。

  3. 物价下跌场景 物价下跌时,先进先出法下发出存货成本较高,利润较低;加权平均法下发出存货成本相对较低,利润较高。比如某服装销售企业,受季节影响服装进价下跌。月初存货500件衣服,成本50000元;本月5日购入300件,单价90元;本月10日销售400件。 先进先出法下,发出存货成本 = 50000 + 300×90 + 100×90 = 82000元。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下,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 (50000 + 300×90)÷(500 + 300)= 96.25元/件,发出存货成本 = 400×96.25 = 38500元。

五、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1. 资产负债表 在物价上涨时,先进先出法下期末存货成本更接近当前市场价值,因为期末存货是按近期较高价格购入的。而加权平均法下期末存货成本相对较低。在物价下跌时则相反。这会影响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的金额,进而影响企业资产总额的列报。
  2. 利润表 如前文所述,物价变动时,两种方法对发出存货成本计算不同,导致主营业务成本不同,从而影响利润表中的营业利润、利润总额等项目。物价上涨,先进先出法利润偏高;物价下跌,先进先出法利润偏低。

六、选择建议

  1. 考虑企业经营特点 如果企业存货周转较快,且存货价格波动不大,两种方法均可选择。若企业存货周转较慢,且存货价格波动较大,物价上涨时,采用加权平均法可使成本与收入更好地配比,避免利润虚增;物价下跌时,先进先出法可更准确地反映存货价值。
  2. 考虑财务报表需求 若企业希望在物价上涨时展现较高利润,以吸引投资者或满足融资需求,可选择先进先出法。若企业更注重财务报表的稳健性,避免利润大幅波动,加权平均法可能更合适。

七、结论

先进先出法和加权平均法各有特点,在不同的业务场景和财务需求下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财务人员需要深入理解这两种存货记账方法,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谨慎选择,以确保财务核算的准确性和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支持。

微信扫码登录 去使用财务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