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竞争激烈的财务求职市场中,掌握一些关键的行业术语能让你在面试中展现出专业素养,给面试官留下深刻印象,从而为你加分不少。以下为大家详细介绍10个财务求职必懂的行业术语。
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是财务会计中的一项重要原则。简单来说,它是指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例如,企业在12月提供了一项服务,合同约定客户在次年1月付款。按照权责发生制,这项服务的收入应在12月确认,因为收入在12月已经实现,与款项何时收到无关。这一原则确保了财务报表能够准确反映企业在特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和财务状况。
收付实现制 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是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来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在这种制度下,只有实际收到现金或支付现金时,才确认收入或费用。比如,企业在12月支付了次年第一季度的房租,按照收付实现制,这笔房租费用在12月支付时就全部确认为12月的费用。收付实现制相对简单,更侧重于现金的实际流动,常用于一些小型企业或预算会计中。
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它的计算公式为:资产负债率 = 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资产负债率反映了企业总资产中有多少是通过负债筹集的。一般来说,资产负债率适宜水平在40% - 60%。如果资产负债率过高,说明企业负债较多,偿债压力较大,财务风险相对较高;而资产负债率过低,则可能意味着企业没有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来扩大经营规模。例如,一家企业的负债总额为500万元,资产总额为1000万元,那么它的资产负债率就是50%,表明该企业的负债水平处于相对合理的范围。
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可以理解为“货物变现速度温度计”。它是衡量企业销售能力和存货管理水平的指标。计算公式为:存货周转率 = 营业成本÷平均存货余额。平均存货余额 =(期初存货余额 + 期末存货余额)÷ 2。存货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化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就越快,这样会增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及获利能力。反之,存货周转率越低,说明企业存货积压,资金周转不畅。假设某企业营业成本为800万元,期初存货余额为100万元,期末存货余额为100万元,平均存货余额就是100万元,存货周转率就是8次,意味着该企业一年内存货周转了8次。
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损耗,其价值会转移到产品或服务中,这部分转移的价值就是折旧。常见的折旧方法有直线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以直线法为例,假设企业购买一台设备,价值1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1万元。那么每年的折旧额 =(10 - 1)÷ 5 = 1.8万元。通过计提折旧,企业可以合理分摊固定资产的成本,准确计算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同时也能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损耗情况。
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资产可以通俗地理解为“税务局的‘应收账款’”。它是指根据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及适用税率计算、影响(减少)未来期间应交所得税的金额。当企业的资产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时,就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进而可能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例如,企业对某项固定资产计提了减值准备,而税法规定在实际发生损失时才允许税前扣除,这样就导致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产生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企业需要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这一概念对于准确计算企业的所得税费用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具有重要意义。
财务杠杆 财务杠杆反映了企业利用债务融资来增加权益资本收益的能力。它是指由于固定性资本成本(如债务利息、优先股股利)的存在,而使得企业的普通股收益(或每股收益)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现象。财务杠杆系数 = 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当企业的息税前利润率高于债务利息率时,适当运用财务杠杆可以提高权益资本的收益率;但如果息税前利润率低于债务利息率,过度使用财务杠杆会导致权益资本收益率下降,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比如,一家企业通过债务融资扩大生产规模,在市场形势较好时,息税前利润增长,由于固定债务利息的存在,普通股每股收益的增长幅度会大于息税前利润的增长幅度,实现了财务杠杆的正效应;反之,在市场不景气时,就可能面临财务杠杆的负效应。
业财融合 业财融合是当前财务领域的重要趋势。它强调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通过信息化技术和数据分析实现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的融合,基于价值目标共同规划、决策、控制企业经营活动,以实现企业价值创造的管理活动。传统的财务工作主要侧重于记账、算账和报账,而业财融合要求财务人员深入了解业务流程,参与业务决策,为业务部门提供财务支持和决策依据。例如,财务人员在参与企业新产品研发项目时,从成本预算、盈利预测等方面提供专业意见,帮助业务部门评估项目的可行性,确保项目能够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
财务共享中心 财务共享中心可以比喻为“集团企业的财务中央厨房”。它是将集团内各分子公司分散的财务业务集中到一个共享中心进行处理,通过标准化、流程化的运作,提高财务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在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下,各分子公司的财务核算、资金结算、报表编制等基础财务工作都由共享中心统一完成。比如,某大型集团企业在全国有多个分支机构,通过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将这些分支机构的财务核算工作集中到一起,利用信息化系统实现流程的标准化和自动化,减少了重复劳动,提高了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现金流 现金流是企业的“血液”,关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它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按照现金收付实现制,通过一定经济活动(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而产生的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及其总量情况的总称。经营活动现金流反映了企业主营业务的现金收支情况,投资活动现金流体现了企业在长期资产投资方面的现金流动,筹资活动现金流则反映了企业通过股权或债务融资等方式的现金变动。健康的企业通常需要有良好的经营活动现金流作为支撑,同时合理安排投资和筹资活动现金流。例如,如果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为负,可能意味着企业的产品销售不畅或收款困难,存在经营风险。
在财务求职面试中,熟练掌握并能准确解释这些行业术语,会让你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同时,要将这些术语所代表的财务知识与实际工作场景相结合,展示出你对财务工作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为成功获得心仪的财务岗位增添助力。